工程包“七变十一” 新兴产业进入稳增长视野
发表时间:2015-06-23 浏览次数:1454次
面对持续放缓的投资增速,国家层面已经多次强调稳住投资对实现经济稳增长的意义。
去年,国家发改委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如今的投资确立了要衔接短期和中长期增长的原则,注重和下一步增长点相契合,既兼顾短期效应,又注重长期回报。
新兴产业入围新工程包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曾介绍,重大工程包推出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定期协调调度工程进展,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目前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对促投资、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之前推出的七大工程包领域,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投资额超万亿级别的数百个项目,其中交通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部委的努力在近期公布的数据中得到了体现:今年1到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29160亿元,同比增长18.1%,远高于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然而压力并没有减小,截至今年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滑。
刘元春分析,虽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所上升,但是弥补不了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所带来的影响。而且目前的投资增速下滑,单从投资量来讲,还没看到有到底的迹象,估计下一步还会继续下滑。
投资增速的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愈发明显,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经济稳增长成了各个会议上的常见话题。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曾对媒体表示,发改委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和动态调整的重大工程包,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这次补充进来的一批,包括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
和过去不同的是,本轮投资并没有指向产能扩大。刘元春介绍,如今的投资注重和下一步增长点相契合,既兼顾短期效应,又注重长期回报,和产能投资的作用完全不同。
政府投入要做“药引子”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全球消费品是“中国制造”,但这些消费品的品牌、生产的装备,却绝大部分来自国外。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确实难以为继。但在装备制造行业,中国还有巨大的优势。”李克强总理说,“如果中国制造从消费品转向中国装备,就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大大升级,进而迈向中高端。”
在当天的会议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提出希望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李克强回应道,技术改造主要应由企业去投资,政府投入只应起“药引子”作用,还不能“打水漂”。
据记者了解,2014年,国家发改委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等多个领域。80个项目中,有49个吸引到民间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达到了64.1%,增长18.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整体幅度。
据记者了解,今年国家发改委掌握的中央预算内投资4776亿元,不到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
“更重要的是,用我们所掌握的预算内投资来撬动社会投资,就是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基金、信贷、保险各种投资公司合作,一起来参与投资,加大投资的规模。”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
李克强最后强调,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 智 造”。“集众智者成大事”,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十几亿人层出不穷的新鲜点子,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
去年,国家发改委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如今的投资确立了要衔接短期和中长期增长的原则,注重和下一步增长点相契合,既兼顾短期效应,又注重长期回报。
新兴产业入围新工程包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曾介绍,重大工程包推出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定期协调调度工程进展,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目前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对促投资、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之前推出的七大工程包领域,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投资额超万亿级别的数百个项目,其中交通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部委的努力在近期公布的数据中得到了体现:今年1到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29160亿元,同比增长18.1%,远高于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然而压力并没有减小,截至今年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滑。
刘元春分析,虽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所上升,但是弥补不了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所带来的影响。而且目前的投资增速下滑,单从投资量来讲,还没看到有到底的迹象,估计下一步还会继续下滑。
投资增速的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愈发明显,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经济稳增长成了各个会议上的常见话题。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曾对媒体表示,发改委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和动态调整的重大工程包,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这次补充进来的一批,包括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
和过去不同的是,本轮投资并没有指向产能扩大。刘元春介绍,如今的投资注重和下一步增长点相契合,既兼顾短期效应,又注重长期回报,和产能投资的作用完全不同。
政府投入要做“药引子”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全球消费品是“中国制造”,但这些消费品的品牌、生产的装备,却绝大部分来自国外。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确实难以为继。但在装备制造行业,中国还有巨大的优势。”李克强总理说,“如果中国制造从消费品转向中国装备,就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大大升级,进而迈向中高端。”
在当天的会议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提出希望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李克强回应道,技术改造主要应由企业去投资,政府投入只应起“药引子”作用,还不能“打水漂”。
据记者了解,2014年,国家发改委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等多个领域。80个项目中,有49个吸引到民间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达到了64.1%,增长18.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整体幅度。
据记者了解,今年国家发改委掌握的中央预算内投资4776亿元,不到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
“更重要的是,用我们所掌握的预算内投资来撬动社会投资,就是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基金、信贷、保险各种投资公司合作,一起来参与投资,加大投资的规模。”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
李克强最后强调,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 智 造”。“集众智者成大事”,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十几亿人层出不穷的新鲜点子,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