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一系列举措助力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
发表时间:2015-07-07 浏览次数:1743次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而中国装备升级的突破口,就是推动装备“走出去”。
在国内,一些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智能化转型和“走出去”的布局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中联重科为例,近年来通过智能转型和海外拓展,成功实现了信息化企业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化“走出去”样板,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转型的先锋企业。
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型
近日,在意大利米兰,作为装备制造领军者中联重科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智造引领未来,绿色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和魅力。
智能化转型,是中联重科转型的重要战略思路。
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称:“只有通过互联网+转型,让后市场服务变得更超前、更有竞争力,才能做到产品智能化。”所以从2009年起,中联重科开始从当时最大两个事业部——混凝土机械公司和工程起重机公司开始,基于SAP框架,用ERP系统对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和财务进行统一管理。
王玉坤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ERP系统基本实现了对中联重科17大事业部的全面覆盖,将企业内部的产供销、财务等日常运营业务统一在同一信息化系统下进行管控。为此,中联重科每个月的产值超过几十亿元,但月结订单成本差异平均控制在50万元以内,月结差异最小值曾达到3万元。仅此一项,就意味着节约了近3亿元的成本。
王玉坤表示,企业正一步步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迈进,促成了中联重科成为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两化深度融合的示范企业。
“中联重科下一步追求的目标是: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线的数据支持服务,让营销、服务人员和所有决策者拿到第一手数据,用数据说话,驱动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在国家宏观战略里,中国装备制造业是未来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以走出去的大产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方案的正式出台,中国装备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中联重科,其2014年报最新数据显示,海外销售同比增长3.88%,彰显了全球化思维和布局所取得的成绩。
作为行业里国际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中联重科自从2001年登陆A股后,接连收购了包括英国保路捷、意大利CIFA、德国M-TEC、荷兰RAXTAR、意大利LADURNER在内的数家全球知名企业,快速储备了一批世界顶端技术、成熟的研发人员和广阔的销售渠道,将全球化的基因融入自身。
据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化的运作极大地丰富了公司的技术、产品和企业内涵,使其完成了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近日,中联重科在米兰世博会上的亮相,其“智能化、绿色化”新风采,再一次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
中联重科海外负责人表示:“中联重科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绿色制造,美好生活’,既充分贴合了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制造’的佼佼者,在环境友好,生态制造的理念下对世界工程机械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更体现了中联‘思想构筑未来,共创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和携手世界的积极姿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身
智能制造,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软实力”的一面;“走出去”,则是助力建设制造强国“硬”的一面。
李克强在近日的座谈会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有若干新提法,他强调: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不但要做大,更要做强。这一点上,中联重科堪称典范。
在加速海外布局的同时,中联重科持续聚焦公司商业模式转型和智能制造需要,加速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其中长期目标是打造“互联、智慧、可控、安全”的一体化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平台、风险管控平台、智能研发和制造平台、产业协同平台、数字化决策支持平台等五大全球整合平台,支持集团的转型升级,提升集团全球化运作能力。
“信息中联、全球中联”,代表了中联重科智能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思路,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光明前景。
证券分析人士称,“中国制造2025”与“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未来10年重大政策红利,将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是2015年短期的主题性投资,更有其未来基本面的支撑,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作为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中联重科,没有“辜负”这一契机,正在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脱胎换骨,塑造着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新形象。
在国内,一些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智能化转型和“走出去”的布局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中联重科为例,近年来通过智能转型和海外拓展,成功实现了信息化企业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化“走出去”样板,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转型的先锋企业。
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型
近日,在意大利米兰,作为装备制造领军者中联重科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智造引领未来,绿色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和魅力。
智能化转型,是中联重科转型的重要战略思路。
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称:“只有通过互联网+转型,让后市场服务变得更超前、更有竞争力,才能做到产品智能化。”所以从2009年起,中联重科开始从当时最大两个事业部——混凝土机械公司和工程起重机公司开始,基于SAP框架,用ERP系统对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和财务进行统一管理。
王玉坤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ERP系统基本实现了对中联重科17大事业部的全面覆盖,将企业内部的产供销、财务等日常运营业务统一在同一信息化系统下进行管控。为此,中联重科每个月的产值超过几十亿元,但月结订单成本差异平均控制在50万元以内,月结差异最小值曾达到3万元。仅此一项,就意味着节约了近3亿元的成本。
王玉坤表示,企业正一步步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迈进,促成了中联重科成为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两化深度融合的示范企业。
“中联重科下一步追求的目标是: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线的数据支持服务,让营销、服务人员和所有决策者拿到第一手数据,用数据说话,驱动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在国家宏观战略里,中国装备制造业是未来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以走出去的大产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方案的正式出台,中国装备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中联重科,其2014年报最新数据显示,海外销售同比增长3.88%,彰显了全球化思维和布局所取得的成绩。
作为行业里国际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中联重科自从2001年登陆A股后,接连收购了包括英国保路捷、意大利CIFA、德国M-TEC、荷兰RAXTAR、意大利LADURNER在内的数家全球知名企业,快速储备了一批世界顶端技术、成熟的研发人员和广阔的销售渠道,将全球化的基因融入自身。
据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化的运作极大地丰富了公司的技术、产品和企业内涵,使其完成了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近日,中联重科在米兰世博会上的亮相,其“智能化、绿色化”新风采,再一次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
中联重科海外负责人表示:“中联重科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绿色制造,美好生活’,既充分贴合了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制造’的佼佼者,在环境友好,生态制造的理念下对世界工程机械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更体现了中联‘思想构筑未来,共创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和携手世界的积极姿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身
智能制造,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软实力”的一面;“走出去”,则是助力建设制造强国“硬”的一面。
李克强在近日的座谈会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有若干新提法,他强调: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不但要做大,更要做强。这一点上,中联重科堪称典范。
在加速海外布局的同时,中联重科持续聚焦公司商业模式转型和智能制造需要,加速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其中长期目标是打造“互联、智慧、可控、安全”的一体化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平台、风险管控平台、智能研发和制造平台、产业协同平台、数字化决策支持平台等五大全球整合平台,支持集团的转型升级,提升集团全球化运作能力。
“信息中联、全球中联”,代表了中联重科智能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思路,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光明前景。
证券分析人士称,“中国制造2025”与“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未来10年重大政策红利,将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是2015年短期的主题性投资,更有其未来基本面的支撑,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作为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中联重科,没有“辜负”这一契机,正在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脱胎换骨,塑造着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