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不亚于高铁 中国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海”
发表时间:2015-03-03   浏览次数:1291次
       国际上对中国核电技术感兴趣并有意引进的国家可比对中国高铁感兴趣的国家多得多。这意味着国际核电市场是个“大众”市场,比“小众”性质高铁市场大得多,中国核电完全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


  最近,有关中国高铁“出海”的消息成为社会与媒体关注的焦点。但中国核电“出海”的好消息同样不少,中国核电出口前景比高铁更光明,且出口意义决不亚于高铁。


  核电与高铁一样,已成为中国的“新名片”。2014年6月19日,中英双方就有关合作发表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提到,中英双方将在核电等领域展开合作。


  2014年12月26日,中国同罗马尼亚、捷克分别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文件,并与匈牙利就核能领域合作达成共识。最值得一提的是中罗核电合作,罗马尼亚政府核电项目“谈判委员会”己宣布:中广核成为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三、四号机组项目“最终投资者”。


  突破“衬衫换飞机”模式


  从经济回报角度来看,核电、高铁这种大型项目涉及金额少则十几亿,多则几十、上百亿美元,其巨额回报是劳动密集型廉价消费品出口无法相比的。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出口一座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桑塔纳轿车。这种说法成为核电走出去最强有力的注释。


  时光倒回十多年前,那时技术落后的中国只能以“衫换飞机”模式换回我们急需的高端产品,当时一个流行说法是“8亿件衬衫换一架大型空客”。而随着中国重大装备的崛起,中国有了新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衬衫换飞机”模式。英国作为空客公司四个成员国之一,负责空客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要部件的研发制造,中国进口的空客飞机都装有英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中国向英国出口核电技术与装备,从英国(间接)进口航空发动机,这也许可称为“核电换航发”的新模式。也就是说,中国在重大装备领域可与其它大国相互交换,互通有无,这种交换是一种平等的、等价的交换,最起码中国不会吃亏。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以“核电换牛肉”模式换回所需要的农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与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农产品的巨大需要。


  当然,“核电换航发”、“核电换牛肉”等交换模式与“衬衫换飞机”外贸模式共同之处在于,不是两类产品的直接易货交换,而是以外汇为媒介的产品买卖交换。(本文来自中国工业报)